
第一次跑到台灣本島東側的小島。
之所以會有這趟行程,必須說我的大學同學們的照片挖坑挖的很大XD
不過,我是基於拍照而旅行的人,所以我決定隻身前往。
早在六月底前,我便已把機票搞定,選了一個沒有月亮的時間飛去蘭嶼。

民宿倒是出發前一週才訂的。
這趟住的民宿叫做「蘭海風情民宿」。民宿風格很簡單,算人頭$400/人,有免費使用的洗衣機、曬衣間,甚至還提供冰箱跟可上網的電腦供客人免費使用。推測無誤的話老闆施大哥是蘭嶼東部野銀部落的旺族,不主動安排當然也不會去推銷行程,對於喜歡自己亂跑的背包客而言可以說是相當物美價廉的民宿。
不過我並不算背包客,我是相機客XD。很幸運的這間民宿的頂樓也提供了這樣的視野——

十點抵達蘭嶼,施大哥也附贈了免費的機場接駁服務。在與施大哥的大兒子伊凡打聽了一些在地情報,並確認了當日海浪稍大不適合浮潛後,便騎著機車開始了我的自由行。
「蘭嶼氣象站」是整個蘭嶼視野最佳的位置,日出日落皆可不說,更是觀星的好所在。

由氣象站向東俯瞰東清灣。

過了橫貫公路,計畫今天先繞完北半部的環島公路。由於蘭與南端沒有部落,因此四村六部落(依順時鐘方向:紅頭、漁人、椰油、朗島、東清、野銀)可以光繞北半部即能一次走完。進入各部落都能看到很有達悟族拼板舟風格紋飾的部落牌。

來到蘭嶼的行政中心椰油村,除了到四季牛肉麵填飽肚子之外,下面畫面中的蘭嶼高中與饅頭山也很具特色。當時的陽光透過CPL的效果,完全無須後製即能得到這張像是雷射畫的成果。

開元港旁的舊燈塔。


「農會」「中華電信」「椰油村」「蘭嶼高中」「饅頭山」

開元港外側。

「鱷魚岩」,很可惜這時候這裡沒有野放山羊秀出『羊入鱷口』。

「坦克岩」

前往朗島部落時北邊的海面。雖然有使用CPL,不過當時肉眼所見跟這張照片幾乎無異,海面反射著雲的形狀與顏色。

朗島部落旁的野溪,,基本上是個一般觀光客不會發現的地方。
在這裡我遇到一位不太會說國語的達悟族阿伯,勉強的問候一下後,才知道這條溪的名字是『Yo-La-Gai-Yo』,並且跟我說這裡的每座山每條河流都有名字。

「情人洞」


顏色也非常漂亮,真的就像是蘇打冰棒的顏色。

蘭嶼近海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不說,在蘭嶼地面上的最具特色的應該就是無所不在的野放山羊。其數量之多多到路上隨處可見的黑丸子,還有就是他們常常站在一些人類難以理解牠們怎麼上去的位置...

東清灣涼台。

當晚很不好意思的給施大嫂招待了烤肉跟芋頭糕,其中「芋頭糕」是很特別但是最道地的食物,跟台灣的芋頭相當的不一樣,具有相當Q的咬勁以及黏性的口感,幾乎完全沒有我討厭的粉粉的口感!!(據說是用東清的旱芋做的? 黏在手上超難洗XD)
當晚我請施大哥帶我去夜觀,他兒子伊凡也有一同前往。真不愧是在地人,在永興農莊內(古時監獄)宛若迷宮般的路徑,除了要防止咬人會痛的大螞蟻爬上腳(他們都還穿短褲拖鞋,整個超猛),還要一邊從全黑的樹林中尋找蘭嶼角鴞... 這還真是頗具專業性的工作。據施大哥與伊凡所說,在野銀這帶蘭嶼角鴞有統計過的數量(研究捕獲再放回,部分角鴞腿上都有腳環)約是兩百多隻,以前達悟族認為角鴞是惡魔的使者,有村人重病的時候時常會看到角鴞停在該村人的地下屋旁,因此其他村人必定會以石頭將角鴞擊斃...

伊凡發現的3D蜘蛛網,拍起來質感意外的好。

蘭嶼角鴞雌鳥似乎具有群聚性? 整個夜觀過程中幾乎都是看見雌鳥兩三隻做一小群聚在一起,而「Do-Do-Wu」總是單獨一隻遠遠而低沉的鳴叫,甚至是不叫,所以甚難察覺。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整趟最成功的一張蘭嶼角鴞雄鳥。這張照片以D90的ISO3200拍攝,畢竟蘭嶼角鴞是夜行性動物,所以能不用閃光燈就別開閃光燈哦!

俗名:紅角鴞、蘭嶼木葉鴞、紅頭木葉木兔
英名:Scops Owl
學名:Otus elegans
目名:鴞形目 (Order Strigiformes)
科名:鴟鴞科 (Family Strigidae)
備註:台灣特有亞種
保育等級:瀕臨絕種
夜觀回來後,稍微整理了下攝影裝備,便衝上氣象站觀星,不過星星照片就放在另外一篇啦~
接著是《[遊記] 發現蘭嶼 Day2~3》
想看更多圖的可以看Picasa相簿,廢話也比較生動一點~
《Picasa相簿 20110801~04 [遊記] 蘭嶼.人之島》
當你的相機比當你的朋友要爽很多
回覆刪除可以去很多地方玩
而且還可以看遍各地美景
咦? 樓上是哪位怎麼那麼瞭解我 (大誤
回覆刪除將於10月1日再去蘭嶼,也預算住蘭海風情,請問方便向您請教一下有關攝影的技巧嗎?謝謝!
回覆刪除有些意外這個停擺那麼久的Blogger還有人會光顧XD 歡迎交流囉~
刪除